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延伸阅读 > 保定历史文化是发展经济的特殊资源
保定历史文化是发展经济的特殊资源
发布时间:2017-10-26 来源:河北建设网 作者:李松欣

保定历史文化是发展经济的特殊资源
——名家谈保定的历史文化
作者:李松欣

  家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罗哲文结合保定市长王昆山在《名城报)上关于“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使历史文化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真正成为地方生产力中具有活力的因素。”的论点,谈了他的看法和建议,他说:“保定丰富的文化史迹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特殊资源。保定有数百年京畿首善之地,北方名城、直隶省城的优势,不仅保定城区留下那么多文物、名胜古迹,保定附近县镇和乡村还蕴藏着许多历史文化价值很高的遗物、遗址,有的已为‘国宝’,有的还在发掘中,也有的尚待发掘,保定的‘宝’太多了。我从1951年第一次到保定,至今曾若干次来这里考察,这儿的确是一般城市难与相比的。例如:义慈惠石柱、道德经幢以及不久前发现的易县北福地史前村落遗址,埋在涿州地下的明代九孔大石桥等,都是很有价值的珍宝。因此我建议保定市下大功夫对城区和辖界内的文物古迹做分期分片的彻底普查,这是发展经济的需要,又是历史重任。”

  接着他又说:“我赞成王昆山市长文章中‘保定名城保护与发展旅游相互促进,互相提高,相得益彰’的提法。可以达到保护与建设保定名城两全其美,取得矛盾统一的效果。我认为保定名城在点、线、片的保护格局中,在文物古迹,古建筑集中的地段,必须严格控制新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造型,注意与原有文物古建的风貌相协调,千万不要喧宾夺主,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法,纳入保定城市总体规划。”

  国家名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院总规划师王景慧说:“保定的‘名城桂冠’来之不易,当年在评审第二批名城时,河北报来了邯郸、宣化、山海关,保定是后来补送的,结果经过多次评审,河北的四个市中得到众多专家一致通过的只一个市就是保定。当然其它三个市也各有优势。但保定能更早地评为国家级名城是因为‘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名胜众多’。在四川闽中的全国名城会上,保定介绍了《保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举办了图片展,深受好评。十多年来,我多次来保定,每次都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保定在保护和建设名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名城保护创建了物质基础,目前山东、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针对本地特点,颁布了相关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历史文化风貌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建议河北省和保定市早日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规定。依法保护和建设民定名城。

  罗哲文说:保定的重点名胜,如古莲花池就需要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办法,依法进行维护、修缮和管理。

  笔者结合“市委市政府2005年在市区为民办10件实事”向专家们汇报将建设保定军校纪念馆,修缮莲池、总督署西路(幕府院、光园)、大慈阁方丈院和准军公所时,有的专家语重心长地谈了他们多年的想法,有的专家反复强调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原北京社会科学院院长,保定莲池书院院长(北京方)曹子西说:“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包括张腾霄、史树青、郑孝燮、罗哲文、单士元、王定国、许行、王学仲、王玲等由京津云集保定,参加‘保定莲池书院暨历史文化研讨’以及后来出版莲池书院读物,举办“保定莲池书院院长张裕钊书体展览”等活动,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成为京津冀携手办好保定莲池书院的良好开端。北京方面所以出资与保定联合办院,是保定对北京有几个朝代的历史文化辅助作用。我认为莲池书院的历史贡献有三:一、开创了中国教育改革史上的先河。莲池书院的建置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府、州、县学的八股式教学,而强调‘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有所就’,提倡新学,增设外语、数学、理化课,院内生和院外生的自学考试待遇相等。二、培养了大批经世济用的人才。为晚清时代培育了大批政冶、军事、法律、外交、工程、文、史、哲学诸多方面的人才,还编辑出版了许多著作。如《畿辅通志》,《直隶省通志》,《清史稿》,《陶庐文集》,《兰道人面兰谱》等传世之作。三、为保定成为北京文化分中心打下良好基础,北京的智力、保定的地利这是历史早巳形成的特殊关系。清光绪年凡在京师难办的新学,就到保定来办。一时保定新学大兴,仅官立各类学堂就有33座,其中高等学堂10多座。及后来的保定军校、育德中学留法勤工俭学班、定县平民教育等,都与莲池书院有深远的影响。这在当时,全国各地是不能相比的。”

  全国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建设部总规划师郑孝燮先生说:“保定莲池、军校遗址、淮军公所、育德中学、留法勤工俭学班等都是中外驰名的景观。我曾拍过不少照片,有的我在全国名城会上反复播放过,各界反响很好,保定不愧是名城。说到莲池几年前我就建议申报‘国保’,莲池不单是北方名园,还是文化底蕴很深的书院。如今小学搬迁了,书院的复建工程开始了,这真是大快人心的喜事。在参观莲池时我曾说过,我愿为莲池修复规划:效劳’。莲池的规划应按《文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应与周围建筑和构筑环境求得有机协调的发展。当然,要求莲池书院的修复工程能做到‘原汁原味’较为理想这很难,可适当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有高水平的规划设计。”

  各位名家曾多次到莲池参观,与莲池已结深情,尤其对莲池的十二景,也曾多次表示过他们的极大兴纹,给予高度评价。王景惠说:“当年全国著名专家在举手通过保定为国家级名城时,‘占莲花池十二景’就是重要依据之一。 不论其享有‘城市蓬莱’声誉,还是那富有我国南、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在我国十大古典名园中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如今搬走小学要修复北三景完善十二景,足以说明地方政府决心之大。”

  罗老说:“我赞成莲池、总督署按照有机整体考虑。千万要做好这里的总体规划和园林设计。先弄清‘十二景’的原有位置和布局,完成修复规划后,应请多方高水平的专家评审。按国家的‘精品’去做,切忌了草行事,更不能像世界公园那样搞假古董,一定要精工细雕不能抢时间。有条件多搞没条件少搞,修建一景落住一景,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郑老说:“听到莲池要由36亩扩为50余亩,尽量恢复其历史景观,我高兴极了。这简直是‘了不起’、‘不得了’的一件得民心的好事。在今天的保定古城中心能做这件事,其困难之大是很难想象的。”他接着说:“在历史上直隶总督署与莲池就有密切联系。今天按有机整体考虑是顺理成章的。北京在元代以后,一直是全国的第一政治、文化中心,而保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全国的第二政治、文化中心。保定的政治、文化作用就在直隶总督署、莲池这一带充分体现。而总督署门前的广场,是联结总督署和莲池的好去处,这片广场和临近已建起的商业建筑,扮演了‘新编历史剧’的角色,仍是京剧味道不是荒诞剧。比起原有的所谓‘大板楼’时期,不论周围环境,还是建筑风貌都好多了,尽管仍有些不尽人意之处,没有照壁显得空间更大也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不也是‘新编历史剧’了吗?当然在适当时间,选适当位置修复照壁也可以。但无论如何裕华路要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街景要像北京长安街那样庄重而严肃,不能让杂乱的广告牌充斥街头。否则将冲淡保定名城的韵味。”

郑老又说:“修复莲池十二景应注意三维空间的处理,如叠山就非常难,需要请高手。我国古典亭园叠石理水是造园的精髓, 也是妙手升华之举,虽为人造,宛若天开’嘛。美国邀请苏州的造园高手去建造中国博物馆,建中国的山水,目的就在这里。‘莲池十二景’的造园水平高也就高在这里。莲池的造园不只是北方风格,也有苏州园林风味。尤其是叠石纹理手法很高,在这方面建议请清华周维权教授,山水风景要‘精’,不能粗制滥造急于求成。要反反复复去推敲。”他还说: “古典亭园有悠久历史,也有许多变化过程。莲池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有不同变化过程,她也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如元代的石拱桥就很有特色,听说有的专家想改为盖板桥,这就不妥了。这座石拱桥立在那里不拆动最好,人们走在石拱桥上, 就想到元代园林的特点,这座桥应是全园保护的重点。又如图书馆、水东楼,尤其是昆阆院内的那座‘师生纪念碑’,是中日人民友好的又一象征。有新意有道理合乎情理。要接受这合理的变化。”

  王景慧说:“建筑物强调抢救一般不鼓励复原。然而‘莲池十二景’修复则不同,有良好基础又有确切完整的资料,有条件也有能力修复,这是众望所归、无可厚非的好事。问题是能否给后人留下真正的历史景观。李瑞环同志说得很有道理‘不能给后代按钉子,添腻歪。’应大范围考虑资金平衡,不能就地平衡。有条件搞几景,就搞几景,即使目前只能搞一景,也要按合理规划设计搞,要站得住脚。”他还说:“靠近莲池的四周不宜建高楼,更不宜破墙建店拆墙露绿。

  他们认为总督署西路改建与光园的保护开发,统一考虑规划设计的做法很好。如果能够把光园袒露而出,恢复这里原有小亭园大园门的原有风貌,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旅游效益。保护光园这一近代著名建筑是保定名城的光彩。
  他们一致建议在大慈阁附近改建工程中,阁前不一定要搞若大的广场,应尊重原有历史的建筑环境。在适当时间修复穿行楼,像扬州的文昌阁、平遥的市阁、阆中的奎光阁那样立于古城中心,定会增加保定古城历史文化氛围。
  他们还说,西大街是一条北方名街,拍了那么多影视剧,应保留其传统商业街风貌。建议学屯溪、平遥、苏州等地保护性开发老街的做法,他们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转自《河北建设网》
电话:0312-2190205 邮箱:bdjx001@sina.com
备案编号:冀ICP备160036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