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延伸阅读 > 河北保定清西陵-----昌陵【嘉庆】【高清大图】
河北保定清西陵-----昌陵【嘉庆】【高清大图】
发布时间:2017-10-27 来源:网络 作者:

河北保定清西陵-----昌陵【嘉庆】【高清大图】
源自:360doc 作者: 2016-06-15 mrb8


   冰冷的地宫中寂寞地等待了整整85年之后,雍正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第一个邻居——他的孙子嘉庆皇帝。

  回想雍正在位期间,迫害政敌,与一个乡村无赖散开长达数十万字的论战,并将之公诸于众,借反腐为名大兴抄家之风,炼丹……昔日雍亲王在成为皇帝后的种种超越其身份的举动,无异令他的继承人乾隆在继位之初伤透了脑筋。而其中尤甚的无疑是雍正最为后人诟病的兴建西陵。那么,自己百年之后,是埋在父亲身边,听凭曾祖父和祖父的坟茔湮没于荒烟蔓草之间,还是把帝国的丧葬制度拉回到旧有的轨道上,让父亲从此独立于萧萧易水之畔,对于年轻的乾隆皇帝而言,这项工作或许并不比为康熙诸子平反和查禁《大义觉迷录》来得轻松。

  经过慎重考虑,天资聪慧的乾隆终于发出了一份令人拍案叫绝的上谕:以北京为中心,东陵西陵互为昭穆(昭穆之制源于周礼,一套极为繁琐的宗庙和坟地的排序制度)。

  同时,乾隆还顺带着杜绝了子孙们肆意妄为的可能:“且遵化、易州两处,山川深邃,灵秀所钟,其中吉地甚多;亦可不必于他处另为选择,有妨小民田产……”一句话,就在这俩地方折腾行了,千万别再弄出什么“南陵”、“北陵”之类的了。

  纵观中国历史,大约没有哪个王朝比爱新觉罗家族更信仰“祖制”的了。也正因为如此,一项项制度在“敬天法祖”家训大旗的庇护下,得以延续、巩固,直到僵化、腐烂,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还有一项项制度则在同一面大旗的庇护下得以获取合法外衣,并继而成为新一代“祖制”。清代皇权也因此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诡异:一方面被前代帝王限制得亦步亦趋,另一方面又随时处于失控状态。由此也成就了整个国家与民族在纷纭变幻的国际形势中的一系列幸与不幸。每念及此,都不由得让人发出一声长叹!随着我们继续对清代历史、尤其是清代帝后陵寝制度的进一步观察,相信每个人都将会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

  乾隆盛世,皇帝口含天宪,东西双陵从此成为定制。乾隆以身作则,不仅把自己的陵墓修在了东陵,又在当上太上皇后替儿子把昌陵的陵址敲定在了西陵。

  回过头来看看昌陵。昌陵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一砖一瓦酷肖泰陵。这似乎并不难理解,有乾隆这么个强势老爹的干预,嘉庆即使是在紫禁城里也只能过着“上喜亦喜”的日子,又哪里能在自己的身后事上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呢!

  以人性的常理来推断,嘉庆皇帝肯定是不满意父亲的这种大包大揽的,但他没办法,甚至在自己的皇后去世后也不敢在父亲面前表现出伤感。嘉庆二年,大清帝国为它267年历史中唯一生育过皇帝的皇后举办了最低调、最简单的一次皇后丧礼,丧礼之后,皇后的梓宫被暂时安放在静安庄殡宫内,等待昌陵六年后竣工的那一天。
  嘉庆皇帝一生先后有两位皇后,除了这位被史书称为孝淑睿皇后的女人,还有一位就是被葬于昌西陵的孝和睿皇后。在清朝历史上,正式受册守而位居中宫的只有16位皇后,孝和睿皇后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自嘉庆六年册封,一直到嘉庆皇帝莫名其妙地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历时19年时间。

  明制,皇帝与皇后必须埋在同一陵寝内,如果皇帝死时皇后健在,要等皇后去世后重启帝陵。清朝陵制虽然继承自明朝,但在这一点上却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即皇帝入葬后地宫门即彻底封死,皇后要在帝陵旁另建陵墓,并以帝陵称号及方位命外。昌西陵之前,清朝已经建起了三座皇后陵,即孝庄太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孝圣宪皇后的泰东陵。

  有清一代,皇位更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女人的话似乎特别管用。比如众所周知的康熙继位、光绪继位和宣统继位。在这三次皇位更迭中,皇帝都已经成为无力主持大局的植物人(或者干脆就是死人),关键时刻,太后(或是太皇太后)一言以定大计,选个年幼孩童继统江山。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清朝历史上还有一次靠女人敲定的皇位更替,只不过那一次,嗣皇帝不是孩子,而是个年近不惑的中年人。这一次,决定帝国命运的那个女人就是昌西陵里的孝和皇后,正是她在关键时刻毅然拍板,放弃了两个亲生儿子黄袍加身的机会,把皇位指定给了仅比自己小6岁的嗣子,后来的道光皇帝。

  很难理解在面对皇权这剂让无数人迷失本性的毒药面前,孝和皇后会有如此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清醒头脑。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发生在承德避暑山庄里的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虽然至今仍很少吸引后人的目光,但不可否认,它应该算得上是清朝历次皇位更迭中最诡异的一次。是的,最诡异的一次,没有“之一”,包括雍正的继承也很难与之相提并论。



电话:0312-2190205 邮箱:bdjx001@sina.com
备案编号:冀ICP备16003633号